时间: 浙江在线·龙泉支站 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 龙泉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8;空气质量等级:优;PM2.5日平均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搜索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人类非遗”龙泉青瓷传承创新恳谈会部分专家学者发言(摘要)

    编者按:10月17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国际培训中心、省文化厅、省文联、丽水市委市政府主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龙泉市委、市政府承办的“人类非遗”龙泉青瓷传承创新恳谈会在杭州举行,与会的专家学者、各大窑系代表,分别就龙泉青瓷传统技术的保护与创新、龙泉青瓷产业发展、龙泉青瓷品牌建设等畅所欲言,发表真知灼见,共同为“人类非遗”龙泉青瓷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出谋划策。现刊登部分会议发言,以飨读者。(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标题为编者所加) 记者 吴向东 通讯员 俞锦辉

用发展的观念来保护龙泉青瓷

张守智:清华大学教授

  龙泉青瓷在传统名窑的恢复当中走在了全国的前面,目前是我国考古界和文化界公认的做得最好的,包括日本也非常佩服。而且今天的梅子青、粉青还发展了一些新的工艺,追求的玉一样的质地,我觉得非常了不得。龙泉青瓷的非遗保护一个最基本的点——就是融入生活,被这个时代的人接受,因为人类在任何历史时期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文明都是为了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龙泉青瓷如何提高,要提高当代龙泉人的热爱生活、文化知识的修养面,与院校结合非常重要。解放后恢复龙泉青瓷取得这么好的成就,跟中国美院等院校、人才的结合是分不开的。
  要用发展的观念来保护龙泉的非遗文化。我觉得我们要保护的龙泉非遗文化是农耕时代的龙泉制瓷和技术。但是在这几十年的发展当中,龙泉青瓷的手工技艺釉色以至于装饰画法有很多的出新了,这些出新得好的,而且有文化含量、艺术含量的,观赏效果好的,我觉得值得提倡。比如说,龙泉青瓷从历史上一直到今天,全世界认为釉质美,为什么?材质美追求的是玉一样的质感,这个太了不得了,日本人搞了几百年,他用化工原料搞,也很稳定,但是他没有把中国的原矿、釉料元素、烧成工艺的最深奥的东西接收进去。龙泉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一定要把质地美给人在观赏、使用青瓷的时候感到柔和、纯净,而且符合这个时代的规律的,现在我们的烧成工艺用的是气体窑,而不是柴窑,只要能够保证龙泉青瓷优良的品质,都是可取的。我们不能光做瓶瓶罐罐,要让老百姓家庭都能享受到龙泉青瓷,融入到衣食住行的社会生活当中去,让中国乃至世界的老百姓都知道它。这才是品牌经济、文化产业,也是龙泉青瓷产业化要关注的首要问题。关注龙泉青瓷的发展,需要强调质量,只要不去掉质量问题的方式都是好的。
  我看到大师工作室以及一些小型企业,已经开始搞批量生产的生活瓷了。龙泉青瓷的小型化批量生产,必须借助现代化生产工艺与设备,能够达到比较好的质量与工艺水平,比如空心器皿、注浆成型、机轮压坯这些工艺是最先进的,现在航天工业部的技术已经把潮州瓷厂标准化注浆成型当中去,把全世界做不到的难题给解决了,每个产品可以用天秤来称量,保证产品的重量和厚度,这样的技术要融入到龙泉来,发展我们量产化是可取的。
  再者,我们龙泉青瓷烧成是重还原,重还原是人类陶瓷烧成历史当中难度最大的,我们现在是凭经验、眼力。现在澳大利亚有一种仪器,可以测试到任何一个角度的温度,不会对传统工艺有任何影响,还有阳模滚压的设备等,这虽然不是非遗范畴,但是不能搞大规模生产,欧洲在学中国半机械半手工,多品种多变化的模式。
  如何保护非遗,使之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在生活当中用她,不是人为的保护而是生活的需求,提高其文化含量、艺术含量、工艺制作水平。

 

 

规划引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屈盛瑞:国家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

  第一、科学地制定遗址考古和保护规划。龙泉还有很多窑址还没有整体性的发掘,考古工作还要进一步地加强。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龙泉的历史应该可以推前一定时间。对已发掘的窑址实施保护,建立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将龙泉窑与龙泉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创造自然与文化双重的生态环境。
  第二、鼓励和推进龙泉青瓷传承人申报国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我希望龙泉有更多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我觉得申报工作是保护的基础工作,没有传承人的技艺,怎么能够进行实质有效的保护呢?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第三、推进制定传承人、陶瓷艺人的分类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对传承人的实质性保护,我觉得非常必要。每个艺人都有每个艺人的专长,每个艺人都有每个艺人的绝活,不能用一种模式来进行保护,我认为生产性保护是正确的。比如,龙泉青瓷的釉色表现在粉青、梅子青,还有开片,景德镇是青花瓷,釉色表现是不同的,因此,不能用一个模式来进行保护。
  第四、要有计划地编辑出版陶瓷代表性传承人的书籍和作品集。这是保护、传承技艺的一种好的手段,需要政府部门鼓励支持。
  第五、出台政策,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带徒弟、传艺,鼓励徒弟学艺。
  第六、推动陶瓷艺术向社会共享发展。我们一定要在保护的基础上来创新,保护传统要保持原真性,保持手工艺的绝活,使我们的传统技艺在传统绝活的基础上好好地传承发展下去。创新是生命力。不创新,就没有生命力。我们要重视、要研究、要按照科学的管理模式、制定科学的创新规划来实施,在创新的基础上要走市场,如果没有市场、没有收入,我们就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当然,我们一定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当然,我不管是传统性技艺也好,生产性保护也好,生产性创新产品也好,我觉得还是一个问题,要树立精品意识,鼓励传承人制作精品,传承精品,创立精品品牌。在四川生产的那种竹编陶瓷的茶具,一套卖280元,到了北京,国贸大厦商场卖3800元,到了巴黎,一个卖到10万块钱,难道我们不应该树立自己的品牌、不应该创新吗、不应该树立自己的精品吗?我觉得创新、品牌是非常重要的。还有我觉得要加大艺术品的展示和巡展工作,建立陶瓷艺术的数据库和网络中心,建立陶瓷艺术的网络销售和微博销售平台,为传承人做好服务,既推动陶瓷艺术、文化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为满足人民文化的需求,为推动经济发展、推动中国陶瓷艺术的科学保护传承与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高端品牌 高尚品质 高雅品位

田宇原:省文联党组书记

  有思路才会有出路。我觉得思路非常重要,尤其是对龙泉青瓷这样的一个题目,思路确实非常重要。我认为龙泉青瓷如果要传承好,首先要坚守,就是坚守我们龙泉青瓷的特性,它的简约、澄净、沉稳、敦厚、文雅,符合文人的欣赏习惯,这些就是龙泉青瓷应该坚守的传统的东西。讲到产业,那就要讲创新了,其实也是要坚守龙泉青瓷文化特质的创新,按照这个文化特质去做产业。金兴盛厅长讲到龙泉青瓷要在生产、生活和生态这三个方面有所加强,那么我觉得,如果龙泉青瓷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则要在品牌、品质、品位这三个方面有所突破,也就是,品牌要高端的、品质要高尚的、品位要高雅的。龙泉青瓷必须走高端的道路,还是要回到市场的需求上来讲,市场有哪些需求?产业化怎么走?需要用我们的产品去适应市场,同时,又不要盲目地受市场的影响,要用我们的产品去引领市场、引领消费习惯,无论如何要走在市场的前面。这个,首先要有艺术的制高点,然后再去做产品,这个产品更多的是市场要求的产品,乃至于艺术收藏品,要在这些方面努力开发高端产品,要用这种思维方式去引领产业发展路径,我想龙泉青瓷会越走越好,把我们产品往高端上走,走在艺术引领下的产业化道路。

 

创新发展 龙泉青瓷的长青途径

陈华文:浙江师范大学文创学院院长、浙师大非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创新发展,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长青途径。
  从理论上来看,文化必须创新。文化创新是一个规律,社会发展实际上是创新以后的不断进步的结果,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从旧石器到新石器再到铁器时代,实际上就是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
  从实践上来看,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也必须创新。龙泉青瓷的技艺实际上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向前推进的,最近这几年有很多工艺方面的突破,实际上也是在创新发展过程当中完成的。
  从传承发展上看,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也必须要创新。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不可能不发展,它不创新必定要消亡。我认为创新发展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内容上,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地增加,龙泉青瓷就是为生活而创造的,如果没有需求,它根本就没有生命力;二是从形式上,根据人们的审美,也要不断改进,形式上不能太拘泥,抱残守缺是没有路的;三是从工艺上,龙泉青瓷走到今天,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吸纳各种各样的工艺技术,融汇创新而成的,虽然,现在科技发展了,一些核心的东西我们必须要传承下去,要保证龙泉青瓷的独特性;四是在色彩上,根据个人的需要也要不断地增加,倒不是说要花里胡哨,我觉得龙泉青瓷没必要走那条路,因为龙泉青瓷的特点就在它的色彩是非常独特的,但是也不能够拘泥。总之,创新是没有止境的,必须吸收所有的文化成果为我所用,在各种各样的成果累加的基础之上,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传承,才能使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长青。

 

最好的传承实际上就是创新

周少华:浙江大学文博系教授

  传承如果是对古代的某一个阶段的简单的复制,这是不行的,最好的传承实际上就是创新。龙泉青瓷的历史,是各个朝代不断创新的历史。北宋早期跟晚期不一样,北宋晚期跟南宋不一样,南宋跟元代、明代也不一样。在创新中传承,如果龙泉青瓷不创新的话,人类非遗就拿不到,因为越窑比你们早,但是越窑断了,没有了传承。我觉得传承不但是要把古代的东西传承下来,还要对后人、我们这一辈的后人留什么,留的东西跟以前一模一样,我们的后人就辨不出来。
  在传承和发展中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对龙泉青瓷的发展要有包容性,一是产品结构,不再是北宋南宋明代,还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东西,比如现在用德化泥做的青瓷,很多人都很喜欢,实际上德化泥是广东的,德化人做的广东的泥,然后都称它为德化泥,龙泉人拿德化泥来做胎,用龙泉自身的东西是非常好,为什么不用它来做龙泉青瓷呢?而且把它排在外边呢?另外一个,制陶人的特点,我希望是越多越好,徒弟不要跟老师一模一样,一个模板出来,那就不行了,还要吸收新的工艺、新的技术,融合到我们传统的产业中间去,才会有光明的未来,才会有前途。

 

创新是高境界的传承

王其全: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第一、品牌更亮化。龙泉青瓷是一个比较亮的品牌,但是可以做得更亮。一方面,龙泉青瓷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它的品质稳固并提升,就是说,龙泉青瓷的地位、价值和作用,一般来讲它不大会倒,如果要倒也就是倒在自身的原因,七改八改可能就会失去它的先发优势或现有优势。另一方面,要使得品牌更亮化,大师的担当很重要,尤其是省一级的工艺美术大师要寄予厚望,要鼓励他们创作精品、力作,不仅传承,还要创新,我是赞成创新的,创新是比较高境界的传承。
  第二、创新有风险,创新需谨慎,但还是要鼓励年轻的新生代投身到创新中去。
  第三、产业更优化。龙泉青瓷单兵作战能力比较强,如果整个进入产业化以后,就要既拥有艺术家的智慧和灵感,还拥有经商者的智慧,这样就会做得成功。还有品种的优化,分为实用类、艺术类、高中低档等等。
  第四、研究更深化。以往我们对技艺、经验、创作实践研究的关注比较多,对艺术理论、风格特征、发展规律以及销售心理、审美心理等方面,还有上升的空间。
  第五、宣传更强化。一方面宣传整体性的青瓷艺人团队,另一方面通过国际交流、高端对话和有影响力的人物等多种方式去宣传龙泉青瓷。
  第六、传承更持久。弘扬传统、培养传承人,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中国美术学院跟龙泉市有一个战略合作,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年轻大师、艺人进行培训,这个非常好,也非常必要。

 

适应时代发展 与当代生活交融

刘正:中国美术学院教务处长、教授

  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思想不可能脱离这个时代。所以,传承和创新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一体,只是在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当中若即若离。在当今盛世,我觉得龙泉青瓷的发展面临可以媲美于宋的这个发展机遇,其中最大的差别或者说从陶瓷史的角度来看,最大的机遇是植根于当代艺术的表现的基本观念和当代生活理念发展趋势,对多元化需求的基本的格局之中的龙泉青瓷,造就了我们当代龙泉青瓷多元化或者说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是前无古人的。宋元没有这么多风格各异、或者对个人追求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当代艺术的青瓷艺术家,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可以媲美于宋、或者说可以和宋进行对话基础的一个最重要的资本。
  美院和龙泉的合作历史很久,有着非常深的渊源的关系,特别是在近两年为了响应创建文化强省的号召,许江院长亲自主持山花计划,其中有一个民艺计划,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和龙泉市政府的战略合作,主要是在人才培养、产品设计、宣传推广方面,希望能够为龙泉青瓷发展出一点力气。从个人来说,我对龙泉青瓷充满信心和希望。

 

特色发展 搭建平台 培养人才

周武: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传承与创新”是一个历史性的命题。其实,每一个时代的工匠们,都在回应这样一个命题,他们留下来的作品,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谈四点感受:
  第一、要主动吸收外来文化的经验。对于龙泉今天的青瓷来说,能否发展,基于目前的机遇和我个人从事多年的青瓷创作经历,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要坚守青瓷文化的地域特色,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第三、要重新认识青瓷文化的核心价值,这个也是一直永远值得研究的一个命题。
  第四,创造新青瓷。我觉得每个时代都应该有每个时代的青瓷文化特征,对于今天的创作者来说,我觉得创造时代的青瓷,一种新的青瓷,一个属于当下的、具有当下文化特征、活在当下生活当中的这样一种青瓷,这对于当下从事手工艺创作的人来说,我觉得是一个最为重要的一个课题。
  对于青瓷的传承和创新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其实就是人才的培养,要多组织一些青瓷工艺美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这样才会使他们拥有广阔的视野,才可以吸收外来的文化。
  龙泉还缺少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能不能有一个比较集中的一个场所或研究机构,不是属于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通过这个平台,引进一些国际上最有名望的、最有成就的艺术家来龙泉进行创作,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一些成功的经验,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同时我们可以运用这样一个平台,把我们的著名的大师推向世界。我作为龙泉人,我觉得也义不容辞,未来如果龙泉有这样的计划,我们学校、学科肯定会支持。
  龙泉的资源非常的珍贵,我觉得资源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原材料还是粗加工,有限的矿产资源需要有效合理的规划利用。

 

优化名气 培育士气 创建和气

刘培金: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原总裁

  加强青瓷行业人士的道德修养建设,这是人与事业发展的基础。抓紧青瓷行业人士的素质教育培训,这是人与事业成功的根本。教育抓好了,发展自然就好了。教育培训没有做好的企业,很容易引发恶性事件。
  要优化名气。优化龙泉青瓷行业与人士的知名度,这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当代,能不能把龙泉青瓷的名气继续升华,是非常重要的课题。龙泉青瓷,已经发展到一个优良的品质,良好的做法,对外树立良好信用,培养知名度的新阶段。
  要培育士气。龙泉青瓷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有条件全面大发展的新阶段,这个阶段怎么发展,这里面主要是两大块:一个是艺术青瓷,一个是日用青瓷。艺术青瓷发展的路子很正,艺术家你们应该有什么本事?我建议要很好地研究,陶瓷本身是一种美的载体,陶瓷的美基本上有三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裸体美,一种是装饰美,一个是纹身美。也就是像人的形态、皮肤和点缀,龙泉青瓷要把握住这个特点,艺术家必须自己会拉坯,这是你的第一基本功,接别人给你拉坯的那不是真正的艺术家。其次是会配釉,不要偷窃别人的釉子。第三要会点缀,而不是大面积的装饰。我劝告大家,千万不要受现代陶艺的影响,那不是艺术品,没有生命力。弘扬传统、借助科技、适应需求,龙泉青瓷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经验。日用瓷方面,我建议高档西餐具是首选。
  要创建和气。大师应该给后代留个好的榜样,齐心协力发展青瓷。要加强领导,对歪风邪气敢于批评、敢于制止。对外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减少个人打游击,防止以小害大,影响团结合作。建议应该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择国内几个重要城市作一些展览宣传,在国内有影响了,自然地就会走向世界。

 

把文化变成一种产业和生产力

陈建明:杭州江南锡器博物馆馆长、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特邀专家

  面对祖先给我们留下这么巨大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倍加珍爱并努力把它发扬光大,这样才能上不负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
  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扬,把文化变成一种产业和生产力是需要我们认真面对的问题。
  龙泉青瓷产业要突破当前的局面,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重现辉煌,开发出既保留龙泉青瓷传统精华,又符合当前国际审美和品质要求的好产品,关键还要继续加大全世界宣传龙泉青瓷的力度。个人以为,龙泉青瓷可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法。请进来就是整合资源,把散落在龙泉境内的几百座古窑址整合,这些古窑址每一个都是聚宝盆,我们按历史的延续性和烧制品种的代表性精选出一些结合龙泉美丽的原生态自然山水、人文景观,把自然风光、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向全世界推出人类非遗青瓷文化游。走出去就是要利用龙泉青瓷在全世界历史上尊荣的地位,有选择的与欧洲知名的博物馆和文化机构合作,开展龙泉青瓷瑰宝世界巡回展,重新勾起世界和欧洲人心灵深处对龙泉青瓷珍贵的回忆,充分利用老祖宗为我们创下的金字招牌,抓住时机推陈出新,把创新发展的龙泉青瓷产品与世界巡回展同步重新推向世界,有了国际大订单,我们的龙泉青瓷产业必然会兴旺。
  现在龙泉的现状是几百个作坊各自为战,产品大同小异,质量良莠不齐,但是都打龙泉青瓷的标志,体现不出它的优势来,有些粗制滥造对这个牌子是一种糟蹋,建议把龙泉青瓷商标保护起来,由政府出面成立一个龙泉青瓷的开发部门,以优厚的条件引入国内外优秀人才,参考国际一流品牌成功经验,在保持龙泉青瓷传统优点的基础上,融合各种文化元素,着力开发出受国际和市场欢迎和精致的新一代龙泉青瓷产品。
  龙泉青瓷不但要有使命感,更要有迫在眉睫的危机感,把艺术和工业产业结合起来,把功能性、实用性和视觉美感结合起来,定位在高、精、尖上,形成不同的系列产品推向市场、推向世界。还要制定出新的符合国际标准的龙泉青瓷的质量标准,无论是原产地标志还是产品器物本身,只有符合要求和标准的产品,才能打上龙泉青瓷的商标。相信只要政府部门和地方的民间力量科学组合形成规模,政府部门负责龙泉青瓷品牌的保护、支持和推广,企业负责生产和销售,一定能够把龙泉青瓷的产业做大做强,只要我们做好了把龙泉青瓷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那么龙泉就一定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并将成为举世公认的青瓷艺术之都,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千年不息的龙泉窑薪火相承,辉煌的龙泉青瓷必将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传统技艺要保护好

杨建新:省政协文体卫专委会主任

  传承与创新,是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科学地面对,厘清一些模糊的概念认识。有人认为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好是好,但是每一代人都有责任,应该不断地创新、改造、超越前人。比如现在的传统戏剧,有的几乎都不说方言了,念白都是官话。说目的是要改造要创新,为了让观众听得懂。诸如此类的东西有很多,包括可以进行生产性保护的项目。如木雕、石雕等等,材料变了,工具变了,技法变了,题材也在变。好多东西可能观众越来越喜欢了,消费者越来越喜欢了,市场越来越接受了,但是可能跟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技艺越来越远,有的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
  当然,因为生产性保护出的是产品,要迎合市场,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当然要不断地更新创新。市场喜欢什么我就生产什么,老百姓愿意买什么我就生产什么。台湾的法兰瓷,在全世界有6000个销售点,非常强调创新,说老祖宗的东西好是好,但是不能永远躺在老祖宗身上,这个东西已经过时了,属于过去了,我们现在就是要用新东西来取而代之。
  联合国认定我们的是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所以我觉得我们一定要从非遗保护工作的角度,更加重视和关注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将来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一方面一些人专门去保护它传承它、使它保持原生性原生态,不要改变。就像我们的食品,某一个食品的配方,不能现在有新的产品新的原材料、新的调味料、新的添加剂,就不断的添加改变它原来的,那不行,那是新东西。老字号也可以生产新的东西,但是老的东西别改变。重要的配方也好,老的食品的食材也好,不要改变它。同样,我们一些传统技艺的东西尽量不要去改变它。但是另一方面,进入了生产性的保护领域,它一定会去迎合市场。这两者我觉得有所区隔不要混淆,否则再过100年,再说这是我们2000年传统技艺,人家搞不清楚。而且未来随着技术革命什么的,很可能有想象不到的新技术新材料出现,尽管去创新尽管去发展,但是传统的技艺我们要保护好,要使它代代相传。因为我们在实践中碰到舞台表演也好,传统手工艺也好,甚至很多东西完全在创新的旗号下面被改得面目全非。

 

中国的龙泉 世界的青瓷

金文伟:景德镇陶瓷学院陶艺系主任、国际交流处处长、教授

  龙泉青瓷目前亟需一个国际化的战略推进,以及大青瓷市场的建立。当我们都在为青瓷感到自豪的时候,应该来看一看,国际上是如何看我们龙泉的青瓷,如何来了解我们的龙泉,我觉得龙泉青瓷在国际推广方面几乎是零,特别是在欧美国家。
  我们应该用一个博大的胸怀,龙泉,用一个博大的胸怀,去引进康津青瓷、日本青瓷、景德镇青瓷,如果说让生产青瓷的人、研究青瓷的人,做青瓷国际会展的人都能够落地在龙泉的话,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所以我一直提倡“中国的龙泉,世界的青瓷”这么一个概念,这是基于“龙泉青瓷,人类非遗”这个概念的理解,一定要做到“中国的龙泉”,才能做到“世界的青瓷”。

 

追求更高的文化性和艺术性

都一兵:浙江省非遗专家、工艺美术家

  “人类非遗”龙泉青瓷是今天浙江青瓷的引领者。在如今信息化的社会,窑口之间的交流学习越来越多,尤其是越窑和官窑对龙泉窑的学习很快,如何区分各个窑口,如何保持各个窑口特有的血统,如何拉开特有的面貌,包括造型、胎骨、釉色等方面,已成为当今浙江青瓷的一个热点。龙泉窑要有被追逐的危机感,艺人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审美高度、艺术境界。

 

坚持传统本色 赋予新的定义

王建中:清华大学教授

  有两点我感到特别欣慰:一是龙泉建立了非常好的创作队伍,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为首的这批老艺术家带出了好多的中青年的陶瓷艺人,并且显示出了很强的后劲,另一个是龙泉青瓷这几年很快走向了艺术市场,龙泉的非遗保护作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有两点建议要说一下:第一、龙泉青瓷为了更好发展,要坚持本色,发扬传统,这也是非遗保护中特别强调的传统技艺的保护,这些方面龙泉青瓷做了很多,但是我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在传统技艺的保护上我们应该有一部分是原汁原味的,因为我觉得保护传承与创新不能够混了,我们要对历史负责。如现代龙泉的粉青,好像不太用本地的材料,确实很让人喜欢,很透明、很有玉感,如果我们还把这种品质的东西也叫做龙泉青瓷,将来可能会对我们的后代造成混淆。真正从保护的角度讲,梅子青、粉青还是应该以传统的技艺和材料,最起码是当地的土、当地的釉做,这样才是名副其实。那么是不是不发展了呢,答案是肯定的,发展是龙泉青瓷生命的东西,那么我觉得新的东西用新的材料是不是可以冠以新的龙泉青瓷,这样传下去就不会给我们的后代造成困惑。第二、龙泉青瓷这十几年的发展是非常好非常健康的,就是他有很好的时代的机遇,现在艺术品市场非常活跃,那么借助好市场,龙泉青瓷未来会有更好地发展。



编辑:钟志勇 来源:今日龙泉 2013-10-23 00:56



龙泉政府网